新聞通識
- i-Cable
- 2022年12月22日
意大利建築師擬眾籌建移動漂浮城市 可容納6萬人 或成最大漂浮建築
【有線新聞】意大利有建築設計師提出移動漂浮城市的構想,正計劃眾籌建造一艘外形似海龜可容納6萬人的巨型遊艇,如果順利完成,將成為世上最大的漂浮建築。 這艘外形像海龜的超級遊艇是意大利一個設計工作室的構想,是一座可容納6萬人的移動漂浮城市。以傳說中的盤古大陸命名,船體由鋼材組成,全長550米,最闊處達610米,它被劃分成幾個街區,有碼頭及主要廣場,其餘建築物則盤旋而上,共設有19棟豪華別墅及64個單位,還有酒店、商場、公園、碼頭及停機坪等配套設施,與真正的城市無異,而下層有3萬個隔艙,確保「海龜」不會沉沒。 「海龜」配備9台引擎,每一台具備近1.7萬匹馬力,全部開動可達每小時超過9公里,而兩隻「鰭」能利用航行中,產生的波浪能發電達到零排放的目標,天台區域還鋪設太陽能板,可以提供清潔能源作供電之用。不過這個漂浮城市項目目前尚處於策劃階段,建造費用估計高達80億美元,工作室將推出眾籌計劃。順利的話,該項目將於2033年在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港動工,預計需時8年才能完成。
- i-Cable
- 2022年12月21日
蘇格蘭有公司建波浪能裝置發電 國際再生能源總署:原則上足夠應付全球能源需求
【有線新聞】蘇格蘭有公司建造波浪能裝置能夠像望遠鏡般伸縮,捕捉波浪能發電,測試結果理想,顯示波浪有龐大潛力。 這台像伸縮罐頭的裝置由蘇格蘭一間能源公司研發,是個懸浮在海裏面的金屬圓柱體,高約7米、直徑為4米、重約45公噸,透過纜索連接海床固定,12小時內便可以從岸上安裝到海底完全投入運作,在惡劣天氣下仍可如常運行。 當海浪在裝置上方經過,浮動組件隨波浪上下起伏,推動水力摩打,將波浪能轉換為電能,約6個月的測試顯示,其平均功率為10千瓦,最大值為80千瓦,較研究人員的估計多出兩成。 裝置目前尚在原型階段,研究人員希望投入商業應用,將功率提升至500千瓦,但可能需變得更大型,目標是在一個平台上擺放20個同類裝置,成為「多管齊下」的結構。 波浪能屬於相對穩定的再生能源,和潮汐發電相比連續性較高;和太陽能相比,夜間也可發電。國際再生能源總署指,海洋擁有的波浪能,原則上足夠應付全球能源需求。 研究人員表示,對這個巨型浮罐的效能充滿信心,將在明年進行更多測試。
- i-Cable
- 2022年12月20日
亞馬遜河河口珊瑚礁受鑽油計劃威脅 一旦漏油災害規模難以估計
【有線新聞】在亞馬遜河的河口,有一片過千公里長的珊瑚礁擁有獨特的生態環境,但正受到鑽油計劃的威脅。 珊瑚礁一般是色彩繽紛,但這片珊瑚礁例外,位置特別深,最深達120米,是大堡礁的兩倍,穿透至這裏的陽光少得多,所以顏色沒那麼豐富。 這裏是亞馬遜珊瑚礁,臨近亞馬遜河口,全長大約1400公里,面積相當於9個香港。河口的水帶有泥濘,加上珊瑚礁位置比較深,長期被渾濁泥濘遮蓋,所以到2016年,人類才得知這片珊瑚礁的全貌。 珊瑚表面暗紅色,其實是一種藻,負責光合作用,但因為水深,陽光較少,令這些藻傾向吸收藍光,是這片珊瑚礁的一大特色。 而亞馬遜河流出大海的沉積物滋養了這裏的生態,除了各種珊瑚及海綿,還有合共70種魚、蝦及龍蝦,加上其他未知的物種,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,亦是漁民的生計所在。 但近年科學界擔心,有油公司計劃在這裏勘探石油,最近的鑽油點距離珊瑚礁只有8公里,巴西當局認為石油及環保可以並存,但有學者提醒,亞馬遜河口的水流很急,一旦出現漏油事故,災害規模難以估計。
- i-Cable
- 2022年12月16日
天文學家發現兩顆系外行星 水足以覆蓋星球表面
【有線新聞】天文學家發現兩顆系外行星,不只有水,而且比例很高,足以覆蓋整個星球表面,形容是兩個「水世界」,堪稱是新類型的行星。 每次發現新的系外行星,大家也會關心上面有沒有水,今次終於「中大獎」。於天琴座方向,距離地球218光年,有一顆紅矮星,暫時知道有三顆行星環繞它運行,其中兩顆最近有新發現。 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學者透過美國太空總署的哈勃、史匹哲兩支太空望遠鏡,發現這兩顆行星是對雙胞胎,體積及質量基本一樣,而且也很大機會有水。望遠鏡不會直接觀測到遙遠星球的水,天文學家有這個推測關鍵線索是密度,新行星的體積是地球的3倍,但質量只是地球的2倍,密度明顯低於岩石,但又高於純氣體的星球,最有可能就是含有大量的水。 即是有幾多?地球的海洋那麼深?跟地殼比也只是薄薄一層,而新行星水分佔的厚度,比例上甚至大過地球。 不過學者提醒新行星的溫度很高,表層的水應該是水蒸氣,但內層如果壓力足夠大,仍然可以有液態的海洋。學者指這種表面以水為主的行星足以視為一種新類型,將來觀測技術進步,有可能發現更多同類的「水世界」。
- i-Cable
- 2022年12月15日
加拿大研海底機械人開採金屬 保護海床生態 最快2026年投入應用
【有線新聞】海底蘊藏大量金屬資源,但用一般方法開採,難免破壞海底生態。 加拿大有初創企業,設計了這款海底開採機械人,用人工智能配合機械手,將生態破壞減至最低。 綠色科技尤其各種新型電池,需要用到各種金屬,當陸地的資源開始見底,海洋就是未來的希望。海洋蘊藏豐富的礦物資源,其中一種分布於太平洋,水深4千至6千米的海床表面,像一顆顆黑色的馬鈴薯,其實是海底火山噴發物冷卻而成,裏面有各種金屬離子,所以稱為金屬結核。雖然只是散布海床、不需挖掘,但用類似海底吸塵機的方式,將金屬結核及海床表層一齊吸走,等同摧毀海床生態。 但機械開採未必要粗暴,加拿大一間初創企業研發了這種開採機械人,不會貼著海床、而是懸浮在上面,以大量機械爪小心翼翼夾起金屬結核,機械人有鏡頭拍攝海底,靠人工智能辨識金屬結核,如果有海洋生物依附在表面,機械爪甚至會自動避開,盡可能保存海床生態。 廠方已經組裝試驗機,在海底實際測試,證明人工智能可以認出金屬結核,將有價值的礦物帶上水面。如果獲聯合國監管部門批准,最快2026年正式投入應用。
- i-Cable
- 2022年12月13日
瑞士學者研新款防霧塗層 靠吸紅外線令表面升溫 效力持久、擋風玻璃都用得
【有線新聞】天氣冷的日子眼鏡特別容易起霧,瑞士有學者發明了一種防霧塗層,可以防止水分凝結,而且效力持久,適合鏡片和汽車擋風玻璃等。 要防止眼鏡起霧,可以用各種防霧劑,內含「親水分子」令水分均勻凝固在鏡面,將霧氣變成一層薄水,但不會阻止水分凝結,鏡面雖然保持透明,但功效只是暫時,抹幾次眼鏡就會消失,需要定時再用。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學者發明了一種防霧塗層,可以直接貼上鏡面,由三層組成,關鍵成分是金納米層,上下各有一層二氧化鈦,三層總厚度只有10納米,是金箔的十二分之一。 原理是金的粒子會吸收紅外線,令鏡面表面溫度上升,比周圍空氣高攝氏8度,阻止水分凝結在鏡面,因為只是吸收光線中的紅外線,所以塗層本身仍然是透明。加上二氧化鈦的保護金粒子不會流失,原則上是永久有效,除了用於眼鏡亦可以用於更大的表面,例如汽車的擋風玻璃。雖然金的用量極少,不會太貴,但學者表示下一步仍會測試其他金屬,務求進一步壓低成本。
- i-Cable
- 2022年12月09日
格陵蘭凍土發現「最古老DNA」證遠古是綠色大地 曾孕育長毛象
【有線新聞】科學家在格陵蘭(Greenland)凍土發現二百萬年歷史的DNA,是已知最古老,透過基因排序更得知當時的格陵蘭是一片充滿生機的大地。 今日的格陵蘭是一片被冰封的荒蕪之地,但二萬個世紀之前是怎樣的?科學家暫時沒有時光機,但有另一個法寶可以窺探過去,就是DNA。2006年,哥本哈根大學的團隊於格陵蘭北部的凍土找到一批DNA樣本,從樣本所處的泥土深度推算,DNA的年代是200萬年前。 由於年代久遠變得太零碎,以2006年的技術難以分析,直到最近才成功排序,得知這批DNA屬於哪些生物,結果包括長毛象、鹿、兔、老鼠,甚至蟹等海洋生物,還有102種不同植物。原來200萬年前的格陵蘭是一片充滿生機的綠色大地,顛覆了以往的印象,例如科學家一直沒想過格陵蘭曾經有長毛象,估計當年格陵蘭的溫度比現代高攝氏11至19度。 今次是人類分析過最古老的DNA,證明只要有好的排序技術,DNA一樣可以反映遠古生態,為古生物研究指出新方向。
- i-Cable
- 2022年12月08日
叱吒五十載改變全球旅遊業 最後一架波音747出廠後正式停產
【有線新聞】波音公司最後一架747飛機於美國華盛頓州出廠,意味波音747正式停產。 當地時間星期二晚,華盛頓州西雅圖以北一架全新的飛機離開工廠,它是波音第1,574架747,亦是最後一架出廠的747。 波音747於1967年投產,是世上第一架雙通道客機,當時乘飛機旅行開始流行,但機場不時大排長龍,航空業界需要載客量更大的飛機。波音747回應了時代的訴求,載客量最高達524人,是波音上一代客機的兩倍以上,令民航載客量突破瓶頸,機票成本得以下降,改變了全球旅遊業的面貌。波音747的載客量紀錄保持了近40年,直到空中巴士A380出現才被打破。 除了客運,747的貨運能力也不容小覷,在設計初期已經考慮到機身要足以容納標準貨櫃,令747成為貨運的熱門選擇,而最後出廠的747正正是架貨機,預計明年交付貨運公司。 四引擎、強調運載力的波音747,五十年來叱吒風雲,但隨著減排呼聲及燃油成本上漲,高效率的雙引擎飛機開始冒起,波音747亦到了淡出之時,波音會繼續對仍服役的747提供支援。
- i-Cable
- 2022年12月07日
美軍黑鷹後繼機種揭曉 貝爾新旋翼機載重高四成 可武裝取代阿帕奇
【有線新聞】黑鷹直升機的後繼機種已經正式揭曉,美國貝爾公司宣布旗下新一代旋翼機V-280贏得美國陸軍合約,將會取代黑鷹直升機,甚至是阿帕奇攻擊直升機。 和直升機一樣不用跑道,可以垂直升降,起飛後將螺旋槳向前轉可以變成定翼機的飛行模式,巡航時速可以超過500公里,是一般直升機的兩倍。既有直升機的靈活,又有定翼機的速度,它是美國貝爾公司的V-280。和V-22魚鷹運輸機一樣,螺旋槳方向可以改變,用料和引擎設計也有改良,機身重量比魚鷹機輕三成,提升速度及續航力之餘亦更節省成本。 美國陸軍於2019年招標,希望選出黑鷹直升機的後繼機。貝爾公司以V-280競標,近日宣布成功中標。V-280不只速度及續航力比黑鷹高,載重量亦比黑鷹高四成,可搭載14名全副武裝的士兵,完全可以取代黑鷹的運輸角色。而且V-280也可以搭載武器,成為武裝直升機,所以預計大約2030年V-280不只會取代2,000架黑鷹,亦會取代1,200架阿帕奇直升機,但未必是一架換一架。
- i-Cable
- 2022年12月06日
空中巴士:氫燃料零排放客機料最快2035年啟用 新引擎環保兼慳位
【有線新聞】空中巴士公司公布,最新研發的氫燃料電池引擎,預計最快在2035年第一架使用新引擎的零排放客機,就會正式投入服務。 全球減排呼聲高漲,航空業長遠也要告別化石燃料,出路之一是轉用氫燃料,飛機引擎也要重新設計。而空中巴士就以這款氫燃料電池引擎來回應減排新時代。 氫燃料先以液態形式儲存,輸送到引擎時才還原成氣態,在電池產生電力推動螺旋槳,功率達到兆瓦級。不會產生二氧化碳,只會排出水蒸氣。 為了測試新引擎,空中巴士將會在2026年改裝一架A380作為測試,將新引擎裝上飛機試飛,艙會騰出空間放置燃料箱。 因為用低溫將氫壓縮成液態儲存,需要的空間比充電池小得多,甚至比傳統油缸更節省空間。最終設計甚至會將氫燃料槽,內置在引擎裏面,做到螺旋槳、電池、燃料槽一體化,方便整個更換及維修。 空中巴士表示,如果測試順利,預計到2035年,第一架完全採用新引擎的飛機就會正式投入服務,意味民航機進入零排放時代。
- i-Cable
- 2022年12月05日
研究:蟻蛹非沒用 可分泌「乳汁」供幼蟲工蟻豐富營養
【有線新聞】人類研究螞蟻已經有一個世紀,但到今日仍然有新觀點。美國有研究發現,螞蟻的蛹會分泌一種液體,為幼蟲及工蟻提供營養,相當於螞蟻世界的「乳汁」。 螞蟻是高度社會化的昆蟲,每隻蟻也有自己的崗位,這一點相信大家也很熟悉。而我們很容易忘記的是,螞蟻其實也是完全變態的昆蟲,一生中經過幼蟲、結蛹、成蟲多個階段。以往一般認為正在結蛹的蟻是沒生產力,對蟻群沒社會價值,原來這個想法大錯特錯。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專家意外發現螞蟻的蛹會分泌一種液體,而蟻巢的幼蟲及成蟲不時會走到蛹的旁邊,吸啜這些液體。分析表明液體含有豐富營養,對於成蟲有助維持健康,對於幼蟲更加是生存必須,實際等同螞蟻世界的「乳汁」,有些成蟲甚至會負責將幼蟲搬到蛹的旁邊「哺乳」。更巧妙的是,如果蛹分泌的液體積聚時,當中營養會滋生真菌,令蛹受感染而死,這個機制可以巧妙地維持螞蟻數量的平衡。所以結蛹的蟻不只有生產力,而且是關乎蟻群的存亡,證明蛹在螞蟻社會一樣有崗位。
- i-Cable
- 2022年12月02日
蒙古恐龍化石確認屬新品種 外型如鴨「半水生」 再次印證有恐龍擅水中獵食
【有線新聞】古生物學家證實一批蒙古化石屬於罕見的新品種「半水生」恐龍,和今日的鴨一樣,活動範圍覆蓋陸地和水,再次印證有恐龍懂得游泳。 如果只是看這副身軀,大家一定以為牠是隻鴨,但跟鴨不同的是,牠的腳趾之間沒蹼,因為牠的年代早得多,其實牠是一隻恐龍、一隻熟水性的恐龍。 南韓首爾大學的團隊在戈壁沙漠的南部發現牠的化石,年代大約七千萬年前,因為頭骨及頸骨保存得好,學者得以確認這隻恐龍是新品種。牠不只身型像鴨,尺寸也跟鴨差不多,身長只有數十厘米,是隻小巧的恐龍;有流線形身體,胸腔特別扁平,這些也是適合游水的證明。所以牠是少見的半水生恐龍,雖然不是鳥類,但和今日不少鳥類一樣擅長水中獵食。 以往所知不少恐龍也能夠下水,但究竟有沒真正熟水性的恐龍,專家一直未有定論,今次發現填補了部分空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