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訊節目 Test
- i-Cable
- 2022年06月03日
德學者證肝臟「永遠年輕」 細胞年齡平均只有三歲 新陳代謝頻率與DNA數量有關
【有線新聞】德國有學者首次以考古技術,測定人類肝臟不斷新陳代謝下的平均年齡,發現不論老幼,肝臟年齡都會維持在三歲左右。 肝臟負責清除身體內的毒素,終日與毒物交手,令肝臟容易受損,所以自我修復機能要比其他器官強得多,持續以新細胞取代受損細胞,一般以為肝臟這種再生能力會隨年齡下降,但事實似乎不是這樣。 德累斯頓理工大學一項研究,分析了33副屍肝,死者終年介乎20至84歲,以考古學的碳同位素定年法、評估肝臟細胞年齡,結果發現所有屍肝的細胞平均大約只有三歲。從而可推論一個人無論是20歲或是84歲,肝臟都平均維持在三歲 ,亦即是肝臟細胞的新陳代謝效率並不會隨年齡衰退。 研究亦發現,個別細胞新陳代謝頻率和細胞內的DNA數量有關,有些肝臟細胞的DNA明顯較多。進一步了解這類特殊細胞,有助破解肝臟再生、甚至是肝癌的機制。
- i-Cable
- 2022年06月02日
再有微塑膠受害者 研究揭青口膠污染下「縮水」、減交配能力
【有線新聞】微塑膠對海洋生態的禍害再多一項具體證據,澳洲有研究發現,如果青口生活的水質受到微塑膠污染,青口吸收養份的能力會下降,長遠影響生長。 要評估微塑膠流入海洋的長遠影響,青口是常見的「請教對象」,因為青口是大自然的濾水器,海水一旦有問題,青口往往首當其衝,已經試過在牠們體內找到微塑膠,但對青口本身有甚麼影響? 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學者從附近海灣採集一批青口,養在受不同程度微塑膠污染的水裏面,結果發現青口攝入的微塑膠會拖低體內4種消化酵素的功能,難以將食物中的澱粉質分解成單糖。當青口得到的營養減少,長大後尺寸會縮小,甚至打擊交配能力,間接令數量下降,引發生態的連鎖反應。 海洋塑膠微粒主要來源之一,是化妝品及個人護理產品,專家認為流入生態鏈的微塑膠,基本上無法移除,制止問題惡化的唯一方法,就是從源頭「走塑」。
- i-Cable
- 2022年06月01日
西澳發現全球最大植物 海草經自生複製生長、面積達200平方公里 年齡至少4,500歲
【有線新聞】全球最大植物有多大?研究人員相信答案埋藏在西澳海底,這棵海草透過自生複製,長至佔地2萬個足球場,年齡最少4,500歲。 在西澳珀斯以北800公里的鯊魚灣海底,生長了這片超大範圍的海草原,原來都是來自同一棵海草。西澳大學及弗林德斯大學研究人員,原先計劃研究這種澳大利亞海神草的遺傳多樣性,及究竟由多少棵植物組成,他們在多個位置抽取嫩芽樣本,比對18,000個遺傳標記,嘗試為海草建立類似人類手指模的生物檔案。結果出乎意料,這麼大片的海草原是同一個基因,相信是同一株海草,透過不斷自我複製不斷生長擴展至180公里長,面積達約200平方公里,即接近五分一個香港佔地面積,或是2萬個標準足球場。 研究人員推算海草的年齡有最少有4,500年,但鯊魚灣海域溫度和鹽度相差大,不利這種有多套基因組的多倍體植物生長,他們會進一步研究它如何在惡劣環境下茂密生長。
- i-Cable
- 2022年05月31日
歐盟環保項目 荷蘭行人橋以亞麻及合成樹脂建成 嵌入感應器監測震動、材料變化
【有線新聞】荷蘭有一條實驗性的小橋,不用傳統建材建造,而是主要用亞麻纖維,加上智能監測技術,被視為未來橋樑的技術方向。 荷蘭阿爾默勒新建的一座橋,表面上一點也不起眼,似乎只是一般建築組件,事實是當中沒有用混凝土,亦沒有金屬。它是歐盟最新的環保橋樑項目,由艾恩德霍芬理工大學牽頭,第一座成品是15米行人橋,材料是亞麻及合成樹脂,用了3.2公噸亞麻纖維,先將材料織成草蓆,再一層層包著合成樹脂成形,這種混合材料輕之餘不易變形,足以媲美鋁或鋼。 至於植物纖維為何選亞麻,因為和木材相比,亞麻生長速度更快,更符合經濟效益。另外橋身嵌了100個感應器,全天候監測橋的變化,包括震動及材料老化。 這條橋作為新材料的試金石,如果效果理想,會是未來歐洲過萬座橋的藍本,成為橋樑技術新模式。
- i-Cable
- 2022年05月31日
【小事大意義】疫下有情 之 親子好聲音:紓解疫下育兒「困獸鬥」鬱結
【有線新聞】三女之母炯華,疫下不能與孩子外出放電,廿四小時困在家中,難免「屈出」情緒。原來疫下很多媽媽,也有相同苦況,疫境中不時家嘈屋閉。 「聲音是很奇妙的東西」,音樂治療師CATHY想到,利用聲音收集活動,讓小朋友與家長每天接受不同「任務」,讓大家宣洩情緒,同時培養「正向育兒」之道,讓親子在玩樂中,得到成長。 究竟街坊力量同幻想,點樣激發她創作一曲「家有好聲音」,紓寫疫下幼兒心聲?
- i-Cable
- 2022年05月30日
德國研外骨骼承托肩背腰 附頸托分散負重防職業勞損 減達四成肌肉及關節負荷
【有線新聞】工業用的機械外骨骼除了增強肢體力量,還有其他功能,德國有製造商推出一款外骨骼,可以保護工人的肩膀及頸椎,防止職業勞損。 有些工種不需要搬運重物,但工作姿勢對身體帶來長期負擔,這些情況外骨骼一樣幫到他們。德國一間公司開發的外骨骼,本身沒添加額外動力,不可以提高臂力,但會提供另一種輔助,肩、背、腰也有相連承托位。對於整天需要高舉雙臂的工序,外骨骼可以將肩膀的負重分布到身體其他部位,減輕肩膀肌肉及關節負荷達四成。另外有些崗位頸部需要長時間向後仰,頸椎容易勞損,這些情況外骨骼可以附加頸托,將頸椎的壓力分散。 這個型號是同系產品的第二代,可以因應不同人的身型調整承托位置。另外穿著方式亦改良,穿上整套外骨骼只需20秒,所有卸力系統由彈簧及纜索組成,不需電池及充電。現時這個系列的外骨骼用家包括北美豐田汽車及波音公司。
- i-Cable
- 2022年05月29日
【小事大意義】異鄉人 : 非洲難民感恩港人相助 自修學位盼重過原有生活
【異鄉人】香港社會對難民問題一直以來眾說紛紜,對大多市民而言,缺乏了解下,難民形同「隱形居民」,今次就看看「隱形居民」在港的生活狀況。 「我的未來是一片光明的,因為現在我一直在汲取知識」,Joel語畢便繼續埋首學習。Joel來自非洲南部,因在自己國家遭受政治迫害逃往香港,由於沒有身份證明,在香港的生活處處受掣肘。Joel原本是個成功商人,生活無憂,可是來港後因難民身分不能工作,他既要接受由社會精英階層變成社會底層的轉變,又要適應依賴別人生活的日子,更要迎接第三國家審核移居申請的無了期等待。面對茫茫前景,Joel卻沒有輕言放棄,選擇50多歲重返校園, 盼望有朝一日以知識扭轉命運。
- i-Cable
- 2022年05月27日
火星探測器洞察號太陽能板積沙塵 發電能力僅餘一成 超額進行任務料年底退役
【有線新聞】美國的火星探測器洞察號因為太陽能板被太多沙塵覆蓋,可能到年底就要退役。近日洞察號以僅餘的電力,傳回最後一張自拍照,可以看見沙塵問題有多嚴重。 2018年5月5日美國太空總署的洞察號升空,六個月後著陸火星表面。它不是探測車,沒移動能力,是固定式的探測器,因為它研究的是火星地底。洞察號身懷兩大法寶,小型地震儀記錄地殼活動,地底探熱針量度火星地熱。透過這兩個儀器,洞察號發現火星的核心遠比之前估計的小。另外在過去數年錄得1,300多次的火星地震,其中於5月4日那次震度達五級,是記錄中最大規模的火星地震。 但洞察號最終遇上阻滯。它運作所需的電力來自一對太陽能板,數年間覆蓋的沙塵愈來愈厚,發電能力只剩10%。專家嘗試過用機械臂清理,但消耗能源太快,得不償失。5月25日太空總署公布最新照片,是洞察號於4月時耗盡僅餘電力的最後自拍,可以看見,與抵步之初相比,身上沙塵累積多厚,以現時的電力流失情況推測,相信到5月底就會油盡燈枯。不過洞察號起初的任務計劃只有兩年,現時運作近雙倍時間,已經是超額完成。
- i-Cable
- 2022年05月26日
細過跳蚤! 美學者研全球最小遙控步行機械人 冀用於微創手術、打通栓塞血管
【有線新聞】微型機器人的研究有新進展,美國有學者展示一款全球最小的遙控步行機械,比跳蚤更小,將來有望用於維修工程,甚至微創手術。 機械造型的蟹,大家不會未見過,但如果小得可以站在硬幣的側面,它算是第一隻。它是美國西北大學工程師最新研發的微型機械人,只有半毫米大、比跳蚤更小,而且不是單純體型小,而是有活動能力,是一部如假包換的步行機械人。 它的關鍵材料是一種形狀記憶合金,能夠以摺紙方式屈摺。但如果屈摺部位受熱,就會恢復原本形狀,所以只要令溫度有節奏地升降,就產生關節活動的效果。但只有半毫米的身軀,塞不下一般加熱零件,所以學者想到用激光,畫面中反覆掠過的光點就是用來遙控的激光,以激光決定加熱位置及次序,就可以指揮形狀記憶合金,令機械人前進、轉向,甚至跳躍。至於製作方式就像立體書,在拉緊的橡膠膜上鋪上合金,橡膠膜一放鬆,合金部件就會屈曲成形。 學者相信這類微型機械人,將來除了進入機器內部維修,甚至有可能進入人體協助微創手術,例如打通阻塞的血管。
- i-Cable
- 2022年05月25日
Google矽谷新總部啟用 建築設計節水省電 天然濕地劃保護區
【有線新聞】Google位於矽谷的新總部正式啟用,由丹麥及英國建築師聯合操刀,除了別樹一格的天頂設計,還擁有地熱系統,大幅節省能源及用水。 Google以往的總部也是進駐現成的建築物,今次是第一次由零開始,在空地興建總部。稱為灣景園區、由四座建築物組成,合共佔地110萬平方呎,建築外觀上最大特色是帳篷式的天頂鑲了九萬塊太陽能板,有如飛龍身上的鱗片,曲面設計保證多角度捕捉陽光,足以供應園區電力需求的四成。曲面之間形成的空隙有利採光及通風,進一步節省電力。 用水方面,園區有自己的儲水池,下雨時可以防洪兼儲水,用作沖廁及灌溉。另外,還有一個號稱北美規模最大的地熱系統,管道長160公里,夏天將多餘的熱力帶到地底,冬天從地底獲得熱力,節省冷卻和加熱用水達九成,相當於每年省下約2,000萬公升的水。 除了人工建築,園區範圍還有一片天然濕地,已經劃為保護區。附近設有單車徑,方便員工親親大自然,和野生生態共存。
- i-Cable
- 2022年05月24日
英學者研基因改造番茄 經紫外線照射自行產生維他命D 每人每天兩個足夠攝取所需
【有線新聞】番茄除了有維他命C,將來還可能有維他命D,英國學者以基因改造技術,令番茄自行產生維他命D,有助改善城市人容易缺乏維他命D的問題。 番茄好吃又有營養,亦在全球廣泛種植,如果可以在吃番茄同時,順便攝取多一種維他命,對許多人的健康也有好處。英國約翰因尼斯中心的學者發現,原來番茄本應有維他命原D3,只是被某種酵素轉化成其他成分,於是學者以基因編輯技術,令有關酵素失去作用。結果種出的新番茄可以順利累積維他命原D3,只要經紫外線曬一曬,會變成維他命D3,一個番茄的含量相當於兩隻雞蛋或者28克吞拿魚。 維他命D有助鈣質吸收,亦參與多種生物效應,人的皮膚在陽光照射下會自行合成維他命D,亦可以透過進食魚及蛋類補充,但部分城市人較少戶外活動,加上飲食失衡,估計全球有10億人缺乏維他命D,增加骨質疏鬆及認知障礙風險。 植物較少含維他命D,這種基因改造番茄足以打破規限,成為維他命D植物源,每人每天只要吃兩個這種基因改造番茄便足夠所需,有望幫助更多城市人從日常飲食補充足夠維他命D。
- i-Cable
- 2022年05月24日
【拉近文化】爵士「由地至上」
【有線新聞】來到蔗汁店,除了蔗汁,竟然還可以找到爵士樂! 爵士樂手把音樂帶到蛇店、蔗汁店、回收單車房和麵店這些和本地民間很有密切關係的地方演奏,把音樂直接帶進社區,再以串流方式帶給觀眾欣賞。 快來看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