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事大意義
- i-Cable
- 2023年01月31日
【小事大意義】田園書舍: 退休夫婦菜田上辦書舍 推廣簡約慢活生活態度
【有線新聞】走進錦田大江埔,有一家號稱「最遙遠菜田下的小書屋」。書屋由一對退休社工夫婦創立,老闆娘Teresa以寵物狗比比命名書屋,寓意「施比受更為有福」和「天涯若比鄰」。書屋備有茶點小食免費招呼客人,開創以書換菜,鼓勵來者與他人分享資源和知識。Teresa說:「健康快樂是不能用錢衡量,如果自己能夠給予多些,感染他人將美好的事物跟人分享,就是一個快樂的根源。」
- i-Cable
- 2023年01月29日
【小事大意義】我有演奏夢:視障生發奮二胡音樂路 身教後輩拉出夢想樂章
【有線新聞】上一集我們看過視障考生楊恩華,如何克服困難考大學。一年後恩華已經適應校園生活,還持續進修音樂造詣,學習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「地水南音」。念舊的恩華,亦不忘母校心光盲人院暨學校的栽培,有定期教導師弟師妹拉二胡,希望為其他視障後輩帶來的投身音樂演奏的職業可能性。 重溫上集《漆黑中弦情》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ablewish/videos/375171474126812/?__tn__=%2CO
- i-Cable
- 2023年01月24日
【小事大意義】戰場上的快樂SEN媽(下):7歲罕見病女童媽媽 走過難行心路 冀以ACT成SEN童家長同路人
【有線新聞】7歲罕見病女童希希,智商只得3個月,病情罕見得未有任何文獻記錄。事業型媽媽Fiona當年只能辭去工作,專心照顧女兒,陪她奔走在幾間醫院的手術和覆診路上,跟進女兒十多科包括骨科、腦科、心臟科、泌尿科等等的繁多覆診。 本來「為母則強」的社會觀念,已令香港家長把一切責任扛在身上,情緒壓力無從渲泄。有罕見病及特殊教育需要子女的父母,又如何捱過最難行的路?為何當年同路人渺渺的她,現在希望走出來,學習新一代心理輔導方法ACT,以過來人的身份,陪伴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家長?在陪訓中,她又受到甚麼啟發?
- i-Cable
- 2023年01月22日
【小事大意義】戰場上的快樂SEN媽(上):自閉症加過度活躍症兒令母親情緒爆煲 ACT心法3招自救
【有線新聞】10歲自閉症及過度活躍症男童母親Renita,由於兒子性格固執,行為衝動,令她「屋企」變戰場,經常要在家中與兒子鬥智鬥力,自己亦陷天人交戰。直到某天,她發現自己情緒「爆煲」,需要求助。ACT(接納與承諾治療)的新一代心理輔導令她明白,自己不只需要「解決問題」,而是先照顧好自己情緒,自省心底最珍重的東西為何,把崩緊的情緒和關係軟化,才能一步步走向目標。究竟她最終的改變是甚麼?
- i-Cable
- 2023年01月17日
【小事大意義】一筆一劃一花草:90後植物繪圖師提筆細畫花果一生 冀讓大眾認識本土生態
【有線新聞】「很多時植物誌用文字形容是有限的 ,但我們用繪圖方式形容,基本每個位置都應該是精準。」90後王曉欣(Ivy)和李敏貞(Jenny)是大學標本館的植物繪圖師,她們的職責是以點線精準畫出不同植物的結構。為此,她們不時會到郊外採集和鑑定植物,務使畫作細膩解說其結構與特徵,為植物學者日後的研究奠下基礎,亦為大眾在了解本土自然生態時,多了一個容易理解的參考途徑。
- i-Cable
- 2023年01月15日
【小事大意義】好好說再見:難捨46年刻骨銘心夫妻情 善別服務以愛告別至親
【有線新聞】學習失去是人一生的課題,尤其當面對至親即將離開的時刻。有院舍提供紓緩服務供晚期病人入住,讓身邊親人不用操心照顧,專心一意陪伴走最後一程。不過其實除了令晚期病人得以善終,過後對喪親者的支援同樣重要。與太太結婚46年的根耀經歷喪妻之痛,心情久久未能平復。透過善別輔導服務,他在喪妻一年多過後,逐漸找到內心的安穩,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建立與太太在情感上的連結。
- i-Cable
- 2023年01月10日
【小事大意義】傷健童心遊.下:患肝醣儲積症 需24小時鼻喉餵奶
【有線新聞】今次的傷健共融活動,有接近600名參與者,當中包括120個受助家庭配對組合。好像楊太3歲的女兒恩恩,甫出世就患有一個罕見病肝醣儲積症第一型B,身體處理不了吸收的糖分,需要一直少許的糖給身體使用,如果不是的話,就會有血糖十分之低的情況,嚴重血糖低是會有機會致命的。 楊太表示,想多些人認識肝醣儲積症這個病,因為我們知道的時候,其實都不知是甚麼來的,甚至我們試過乘坐救護車的時候,救護人員都不知這個是甚麼病,所以覺得都很值得帶給大家認識,希望大眾多些了解。
- i-Cable
- 2023年01月09日
【小事大意義】傷健童心遊.上:患上黏多醣症三型 7歲智商倒退至1歲
【有線新聞】疫情持續了3年,不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,都需要大家多些關心和照顧,香港兒科醫學會前會長葉柏強醫生表示,趁著剛剛是香港兒童醫院成立了4周年,希望邀請香港兒童醫院很多的病人及家人,開開心心玩一個很愉快的一天。好像患有黏多醣症的承皓、偉翔兩兄弟,以及患有肝醣儲積症,需要24小時用鼻喉餵奶的恩恩,就參加了一個傷健共融的活動,配對不同的義工家庭,一齊去主題樂園分享喜悅。 整天蹦蹦跳、坐不定,表面跟普通小朋友沒有分別的偉翔,由於患上黏多醣症第三型,7歲智商已經倒退至只是1歲,因為偉翔爸爸媽媽都有隱性基因,所以遺傳了一個重症叫黏多醣症第三型,最主要是有些雜質一直在腦部那裏聚積,形成對腦部慢慢地聚積性有損傷,這些小朋友很多時候會有腦退化,因為沒有有效的治療底下,他們會比較早過身。
- i-Cable
- 2023年01月03日
【小事大意義】詠春 — 承傳與發揚.下 學者推兒童繪本、虛擬學習系統 盼下一代認識詠春文化
【小事大意義】詠春 — 承傳與發揚(下) : 學者推兒童繪本、虛擬學習系統 盼下一代認識詠春文化 「到拳館後大家不會討論彼此來歷,大家用拳頭說話,你會否紮實地練習,才會被認為是值得尊重的師兄。」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主任李家文,9年前到詠春拳館學拳的經歷,讓她一直對拳館文化有情意結,後來更因而展開有關詠春文化傳承的研究。她得詠春體育會借出創會55年以來的文獻資料,從中發現詠春在香港紮根多年,乃至推廣到世界各地,不單憑口耳相傳傳藝,亦有賴慎密的公關宣傳和推廣,甚至一向少拋頭露面的葉問也有參與宣傳。 李家文希望助詠春文化流播,於是推出展覽,向公眾展示其研究成果。為了更有效推廣給新一代,她又與研究團隊推出兒童繪本,以及虛擬詠春學習系統。詠春由《葉問1》上映至今,熱潮早已退去,到底新一代又會否如李家文所願,重拾對詠春的喜愛?
- i-Cable
- 2023年01月01日
【小事大意義】詠春—承傳與發揚.上 葉問親傳弟子:學生愈聰明葉問愈願教
【有線新聞】詠春 — 承傳與發揚(上) 葉問親傳弟子:學生愈聰明葉問愈願意教授 「他曾經說過愈多練習詠春,人便會愈聰明,因為要動腦筋,」84歲的蕭煜民是葉問親傳弟子,憶述師父的教誨仍然記憶猶新。 回到1950年,葉問初次在香港教拳,起初在深水埗飯店工開班,後來學拳人數漸多,到1967年葉問指派弟子成立詠春體育會,其後再購置旺角長寧大廈單位作永久會址及教授詠春場地,時至今日。 來到今天,詠春體育會創立55周年,也是葉問逝世50周年,詠春亦由名不經傳到如今聞名於世,不過前人堅守的傳統和禮節,到今時今日又保留了多少?對葉問詠春後人而言,對傳承保育詠春文化的前景又有何看法?
- i-Cable
- 2022年12月27日
【小事大意義】波卡西。廚餘還田 : 理大學生親身下田 將廚餘帶回田間
【有線新聞】波卡西。廚餘還田 : 理大學生親身下田 將廚餘帶回田間 【波卡西。廚餘還田】香港廚餘問題嚴重,在2020年每天約有10,809公噸都市固體廢物,當中三成是廚餘廢物,一群理大設計學院學生,為了啟發設計思維,親身下田了解波卡西方法,如何將廚餘帶去田間。波卡西(Bokashi)源自日語「發酵」一詞。 這堆肥法由日本沖繩琉球大學教授比嘉照夫博士於80年代初研發,將廚餘包括蔬果丶肉類和奶製品,與波卡西一起放入桶中發酵。利用未經烹調的蔬果廚餘和波卡西牀(Bokashi bedding)逐層堆疊發酵而成,其中豐富的微生物透過發酵過程把廚餘分解。只需兩星期,波卡西即可將有機廢物轉化為有用材料用於製作堆肥。
- i-Cable
- 2022年12月25日
【小事大意義】瞌一Hub.睡眠特攻:一「瞌」兩得 睡眠、情緒問題連環解鎖
【有線新聞】瞌一Hub.睡眠特攻:一「瞌」兩得 睡眠、情緒問題連環解鎖 【瞌一Hub,睡眠特攻】大專生阿晴,曾經因為升學問題,壓力爆煲,導致失眠和連串情緒問題。後來她認識到一個可以讓她安靜下來,「瞌一瞌」、「抖一抖」的地方,並得到社工April的幫忙,以一些物理和生活習慣上的小調整,改善睡眠問題,繼而逐步解鎖背後的個人情緒及心理障礙。 睡眠問題不能輕視,阿晴感謝「瞌一Hub」雙管齊下,照顧她的生理亦關心她的心靈需要。